清晨六点半,天刚蒙蒙亮汇利资本,中铁六局建安公司(以下简称“公司”)连云港项目部的钢筋架下,刚刚经过工会组织培训合格的群安员王江已经戴好黄色安全帽,攥着沉甸甸的隐患排查记录本开始巡查。他的胶鞋踩过尚未干透的水泥地,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每一处接口、每一根线缆——在建安公司的各个施工现场,总有这样一群“安全哨兵”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,他们不是专职安全员,却凭着“眼里容不得沙子”的较真劲儿,为施工安全加装了一层细密的“工会滤网”,把隐患牢牢挡在生产之外。
要让这张“滤网”扎实管用,制度根基必须扎得深。公司专门制定《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工作细则》,像搭积木一样构建起五级群众安全工作网格:公司本部定方向、项目负责人抓统筹、安全总监划重点、责任部门强配合、一线群安员盯现场。去年刚成立的保定南站房项目群安员工作小组,还特意在办公室墙上挂了张“责任分工图”汇利资本,谁负责排查深基坑、谁盯紧临时用电,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标注得清清楚楚,“这样一来,哪怕新人刚上岗,也知道该往哪儿使劲。”项目工会主席陈磊笑着说。
选对“滤网纤维”,才能让监督不走过场。公司创新实行联合选聘制度,把“一线经验”作为群安员的核心选拔标准,还明确规定项目领导班子、安质系统人员不能兼任——“咱们要的就是来自班组的‘自己人’,他们最清楚工友操作时容易出哪些疏漏,也敢说真话。”2024年新聘任的48名群安员里,有跟着项目跑了五六年的老电工,有精通模板支护的木工班长,还有擅长设备检修的“技术达人”,每个人都是从一线工友中“优中选优”出来的。
汇利资本
光有热情不够,“滤网”还得有“过滤本领”。公司工会牵头安质、人力部门,把培训课堂搬到了施工现场:在塔吊下讲解设备接地保护要点,在脚手架旁演示应急处置流程,还编了本《群安员口袋手册》,把“急停装置怎么查”“基坑支护看哪些点”这些专业知识,变成图文并茂的“操作指南”。去年夏天,刚当上群安员的王师傅还对着手册犯怵,如今他随便拿起一根电缆,摸一摸绝缘层、测一测接地电阻,就能快速判断是否存在隐患,“现在走到工地上,心里有底得很!”
这张“滤网”的威力,就藏在一个个较真的瞬间里。王江至今记得,去年秋天在盖下区域巡查时,他听到了一阵细微的呲呲声,循着声音找去,发现消火栓与水管接口处出现了裂纹,水正通过裂缝溢出。“要是着火时水压跟不上,后果不堪设想!”他立刻掏出手机拍照记录,在隐患台账上写下“立即更换”,还守在现场直到消火栓重新安装调试好才离开。这样的场景,在各项目每天都在发生:群安员王博昊发现工友没系好安全带,当场拦下耐心讲解风险;郭欧阳在检查临时用电时,发现配电箱门没关好,蹲在地上一点点整理线路……2024年,这群“哨兵”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50条,每一条记录背后,都是一次化险为夷的守护。
为了让“滤网”始终保持活力,公司还拿出了激励办法。每季度末的项目考核会上,群安员们都会拿着自己的工作台账“晒成绩”:谁排查的隐患多、谁整改的效率高,用百分制一一打分,再根据考核结果分配津贴。“干得好不好,数据说了算,拿到津贴的时候,特别有成就感!”群安员小张说,这种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激励,让大家的干劲更足了。
除了“挑毛病”,这群群安员还是安全知识的“宣传员”。每天班前会上,他们会拿着安全手册汇利资本,结合当天的施工任务讲风险:“今天要搭脚手架,大家一定要检查扣件是否拧紧”“用电设备用完后,记得拉闸断电”;班后总结时,又会把当天发现的小问题拿出来“复盘”,让工友们一起吸取教训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“安全第一”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工友们记在心里、落在手上的习惯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汪江宁)
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